2009年5月8日

《修羅火》

        未免不好比較,先扣掉(可以算是)非系列的兩本《魔法妄想症》以及《獻給愛情的犯罪》,從《別進地下道》入門,順著這個系列《網路凶鄰》、《超能殺人基因》,一直到這本《修羅火》。
        我不會很自以為懂既晴先生作品的說,我覺得看見了他在創作(無論是對推理的,或者是文學方面的)的成長,但我可以很確切的說,我看見他的膽識。
        說膽識或許有點奇怪,不過,雖然說是一個系列,四本書就是四種不同類型,因為感受到既晴先生的勇於嘗試,用「膽識」一詞,應該就不會顯得太突兀了吧!

        嗯,可能真的是我見識淺薄,以我的閱讀經驗,要找到一個系列如此,還真不容易。
        可以像《別進地下道》中,走有點靈異推理故事路線;或者《網路凶鄰》這種很富現代感(噢,都跟網路、電玩結合了,你說現不現代?),卻不失其推理性;又或者是《超能殺人基因》中的暴風雨山莊,卻又不留於過度的超現實(某層面而言,這類型的故事要寫的很有台灣味、本土味真的有其困難度啊!);又或者這部《修羅火》,大場面大製作以及堆成山的屍體,這種好萊塢式的英雄冒險犯難以拯救廣大的群眾(我是不確定幾個人啦,但後果起碼是北台灣遭殃),卻還是很講究的沒忘卻其推理的本質。
        應該不必真的看過,光是看我這樣粗淺的描述,就多少會覺得,這些奇怪的經歷串起來,實在不像是一整個系列的故事。
        然而,這種角色以及故事定位,落在我們的男主角,這個總是給想要安分守己開他事務所的倒楣長輩廖叔添麻煩的大男孩張鈞見身上(喜歡張鈞見的各位真是抱歉,我真的每次看都在為廖叔捏把冷汗),也不知道是不是單純的跟這種事情特別有緣分,卻不知道為什麼,實在不讓我覺得特別奇怪。
        或許是在最初給張鈞見的定位是「怪奇偵探」吧!(雖然我不是很肯定,這個介紹詞到底是誰的主意)
        所以別說是這部了,我更加期待下一次見到張鈞見的時候,到底會發生什麼妙事。

        冗長又語無倫次的前言結束(而且明明詳細劇情都忘了,還把四本都回顧一遍,這樣誤導別人,我到底在幹嘛(爆))。
        按照慣例還是來一小段資訊介紹。
        同樣是皇冠出版的,既晴先生的《修羅火》。

        然後是劇情簡介。
        原先是為了幫一個朋友的忙,張鈞見(瞞著廖叔(汗))負責運送贖款,但卻意外的捲入一個比綁架案更加複雜的事件裡頭。
        這次,張鈞見所面對的並不僅瑾是一件罪案,而是後果難以計量的恐怖陰謀......。

        最後是心得。

        我不太確定實際數量,不過以面對龐大組織為主題的故事,在我的閱讀經歷之中,大概一隻手的指頭就算完了。
        雖然數量是少,但我也必須說,其中有讓我讀過便不想再讀該作者作品的慘痛經驗(最起碼,我並不打算再讀該系列,因為一本就受夠了)。
        我是喜歡驚險動作片,但看電影是很不錯,轉換成小說,尤其是推理小說,不好意思,其他類型我的接受度很高,但把明明是推理的故事,過度英雄化,反而卻是給我一種,弄不懂這到底是推理小說,還是英雄冒險故事的感覺(尤其是這種死一堆人、壞掉一堆建築物的「大成本製作」,實在最容易有這種毛病)。
        也不是說討厭這類型的故事,當然可能一開始該作者也沒有打算寫推理故事的意思,只是很倒楣的,他的作品就被歸類在推理文學的範疇(這點我是真的沒去做功課,說過我一向不太注意作者背景的,除非是已經相當喜歡,才會開始去找資料),但是真的不好意思,反正以推理故事來講,我就是不知道該怎麼把那系列的故事看下去。

        抱歉,我把話題扯遠了。

        說這些,其實也不要大家以我的標準來檢視這本作品,當然更不是要看我心得的各位,以我這種很偏頗的觀點,來檢視一部這種類型的推理作品。
        我想要強調的只是,正如同我已經在上頭前言提過的,雖然跟著主角的腳步,整部作品完全是冒險犯難,還有很多驚人的場面(不管是感官上的,還是屬於心理層面上的恐怖以及噁心),但在最末,還是可以發現,這本故事其實自始自終都是繞著一個謎團打轉,而不會給人一種,冒險過後,反倒喪失其推理性,導致精采有餘,但張力以及故事性不足的遺憾以及空虛感受。
        所以,我並不覺得,本作是所謂「廣義的」推理小說,這些盛大場面,這些看起來累到不行的奔波,其實根本上就只是個陪襯物,所謂的謎團,也將隨著男主角冒險犯難的終途,獲致一個不會讓各位讀者失望的解答。

        另外是跟推理之外毫不相關的心得。

        先來說劇情部份。
        我真的很喜歡講述這個邪教團體的地方。
        尤其是他們的神壇,裡面那種詭異的場景。
        既晴先生很厲害的一個部分,就是關於詭譎氣氛的營造,導致就算我一直以來未曾見過相關畫面(什麼畫面,到時候大家看到就知道了,雖然講出來也無所謂,但原諒我還是先保留),還是可以感受到那種震撼以及沉重。

        還有,我還是無法避免的,喜愛作品的場景,在台北穿梭的特性。
        這真的只有所謂的台灣作品才辦得到啊!
        雖然我沒去過微風廣場,每次去忠孝復興站都直接走地下街,但這些都不重要,起碼那是一些讓人生至此的日子中,有大半的生活在大台北地區渡過的我,感覺分外熟悉以及親切的地名。
        更別提最近因為公車突然只要一段票就到,所以有空就會去晃一晃的信義華納威秀附近了,讓我上次經過時,都不自覺想像起來那個畫面。

        應該是說我喜歡藉由閱讀,去想像該的畫面吧!
        不見得是有什麼幫助,但就我的閱讀習慣,就是喜歡想像。(文字本身,就是有很多想像的空間,這點我想大家應該都同意吧?)
        小至作者描述的角色樣貌、窗簾的樣式,大致公寓格局、大樓外觀,甚至是一片莊園放眼望去的感受等等,或許不一定能夠達到作者心中所想的樣子(這點我也不是很肯定,但以我這彆腳的創作經驗,沒有一個想像的憑藉,是很難描繪出一個不曾去過,或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的地方的),但起碼不至於在閱讀過程有障礙。
        所以,每次閱讀年代稍遠的作品,就會一直很困擾。
        (例如陳查禮系列裡頭,每次只要讀到優客李林我都會苦惱很久,除了知道那是樂器其他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每次想到的時候,又正好處於無法查資料的狀態。)

        呃,不小心又離題了。
        我想說的是,這種親切感,雖然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住在台北,可能會有一種「那只是對你親切而已吧!」的感覺(可是老實說,就連場景不在台北的作品,我也覺得很親切啊!),實在是很其他翻譯作品很難取代的。
        當然也不是那句老套又可笑的「請支持台灣的創作」,但我實在沒辦法因為避諱,而故意不談這種,讀到中文創作的推理作品的感動,尤其是當故事發生的地點,是自己所熟悉的地方時(儘管很多大爆炸場面)。
        但也當然,親切感歸親切感,如果作品本身不精采,再怎麼親切也毫無意義。

        接著就是說角色了!
        首先,這集廖叔完全沒出現(噢,我真的很喜歡這位倒楣卻又很可愛的長輩啊!),雖然我是覺得他在不在好像都沒差,因為以鈞見的個性根本就無視這個長輩以及上司了吧!
        不過,這集如紋大姊算是大活躍,可喜可賀(→喂!)。
        (所以我最喜歡的角色是廖叔跟如紋,怎麼會這樣囧)

        喔!差點忘了講呂益強(要說這系列我最喜歡的偵探,對不起,當然是他|||)。
        這集他還是處於雖然跟張鈞見敵對(其實每次都是鈞見自己不好吧XD),但依然在適當時機出手相助。
        雖然不知道這部他的表現能不能算活躍,不過好感度增加更多了呢!

        對於鈞見和林小鏡的關係變化,其實看到前面那邊就覺得不意外。
        只不過對於這個設定,還是覺得鈞見真的蠻無奈的。
        該說孤獨就是偵探的宿命嗎?(爆)

        呃,至此,是拖遲過久卻又胡言亂語的一篇心得,萬分感謝各位的耐心閱讀。
        假使本篇心得,能夠吸引各位,乃至讓各位願意閱讀這部作品,那就真的是太好了!

1 則留言:

優加 提到...

結果花了那麼長的篇幅在耍花癡跟耍白痴,我到底在寫什麼鬼啦orz
而正經八百的片段其實是之前寫的(毆)。
所以我根本早就可以po這篇上來了吧!(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