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部作品,大概可稱之為陰錯陽差吧!
就像先前說的,接下來到考試結束,除了皇冠預計出版的,島田先生的《斜屋犯罪》之外,我都不會再讀長篇。
嗯,結果因為同系列的前作《殺手》(Hit Man)是短篇集給了我這種錯覺(雖然《殺手》實際上就是部短篇連作集了,但總是和這部不太一樣),等到發現的時候我已經讀完第一章,故也只能將錯就錯下去,雖然就結果而言我是真的很享受,但又莫名的也真的有些心虛。
與《殺手》很不一樣的,《黑名單》裡的男主角殺手凱勒,不再是一個毫無目的的殺手,他殺人是為了賺錢,至於需要錢的原因,則是為了支撐他那個需要相當發費的興趣,集郵。
此外,在前作中戲份不算太多的桃兒,可以說是凱勒的經紀人,在這一部也大肆活躍,簡直可以說是凱勒搭檔的存在了!
而凱勒與桃兒對話的妙語如珠,則更是讓我在閱讀時捧腹的關鍵之一。
還有,就是先前個性一直帶有神祕色彩的凱勒(雖然很多敘述片段也不能說毫無了解,但與其他系列作品的男主角相較,凱勒還算是比較神秘的一個吧!),在這部中有更多的地方,暴露了他的某些個性,以及真的能算是比較親近「人」(這個形容很怪我知道,但還真的找不到比如此描述更為貼切的方法)的部份。
嗯,以上只是大致的感想,只是想寫個前言卻又找不到地方開頭,結果胡亂想出的片斷感覺。
且讓我就此打住,還是慣例,從書本介紹開始吧!
一樣是臉譜,這是勞倫斯‧卜洛克先生的殺手系列第二本作品,《黑名單》(Hit List)。
劇情簡介我還是略過。
唐諾先生的導讀還是很棒,不介意被捏到前面劇情(就我的情形而言,其實不算是有影響,我則是因為連自己都弄不懂的原因,到了第二章才讀完導讀)的話,可以先讀一下。
如果怕被捏到,建議是十二章左右或將近結束的時候閱讀,對我而言,唐諾先生的導讀的確可以釐清我的一些迷惑。
當然,是否需要導讀的帶領,這也是見仁見智,容我補句,請各位自行判斷便可。
再來(也是最後)是心得。
許多你我都耳熟能詳的殺手故事,開頭我們的男(或女)主角是很冷血的,可能有一段悲慘的童年、過往導致他(或她)成為殺手。
偶然他可能邂逅了異性,與其相戀,接著卻赫然發現,對方就是自己下個任務的目標。(也可能順序反過來,但反正結果相同)
於是最後,主角寧願為愛而犧牲,與委託人派來的殺手們對抗,最後戰勝這些殺手們(可能還殺了委託人之類的),原本冰冷的心以及冷血的個性也因為愛人而變得柔軟並且從這黑暗的世界中掙脫,歡喜大結局。
呃,原諒我情不自禁。
我只是覺得講了一就得提二,不知不覺就說完了。
總之,這種故事是你我都看過的,隨隨便便就能翻出一個此類型的殺手故事。
唔,如果是這種故事的話,雖說作者功力和文筆,確實可以決定作品優劣,而且不管再怎麼老套的梗,只要用得好也是可以有多新意的。
但你我也都非常清楚,這種近乎浪漫情懷的東西,在一部推理作品,尤其是冷硬派的推理作品中出現,那就太誇張、太不夠格擠入此類型中了。
這句話當然也不是說冷硬派不浪漫,只是這些硬漢們的浪漫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但話又說回來,就算這本《黑名單》扯上了些接近探案的味道,主角凱勒本身卻還是一點冷硬派私探的感覺都沒有(我承認自己起初有些興奮的期待著所謂「殺手偵探」的出現,事實證明是我想像力太過豐富),真的要講的話,或許反倒是他的經紀人桃兒比較有點偵探的感覺呢!
抱歉,不自覺就離題了。
上頭跑這麼遠說了一長串話,其實只是要表達,這部殺手作品之於我,雖說「殺手」此一身分是遙遠的,但其中所傳達的許多東西,例如凱勒的掙扎以及思索,卻是非常現實以及人性的。
而透過許多不同的遭遇、經歷來探索人性,則是讓我對卜洛克先生著作愛不釋手的主因之一。
比起慢慢思索,總是很沉重的史卡德系列,或許是透過第三人稱描述,沒辦法一瞬間就闖進凱勒心底,許多事情都是慢慢的,也許從一個點去看,下一回則是被什麼激發轉個面從另一個點,經歷許多次觀察才能夠拼湊出一個凱勒。
雖然如今凱勒對我而言還是蠻神秘的。
對了,如果問我,閱讀這部作品,主要的焦點,我大概會說自己幾乎放在桃兒身上吧!
擺脫過往擔任一個(相當於)聯絡人身分,如今已經變成了近乎凱勒的合作夥伴,儘管凱勒工作還是獨自一人,但桃兒卻也是唯一可以接觸一直保有神祕的凱勒內心的人。
表面上是這樣啦!但仔細深入去看,這種關係其實是很詭異且微妙的,當凱勒發現桃兒滲透至自己生活多麼嚴重時,他閃過腦海的那些想法,其實讓我印象分外深刻(真的說不上來為何)。
然而,也許正如同唐諾先生在導讀中提及的,桃兒存在的意義,以及她所真誠的並努力的護衛著的東西,這些串聯在一起,還真有那麼一點可怕。
但或許正因為這集的凱勒變得較為人性化,顯得有點慌張(只有一點點,起碼還不能說因為事情的影響讓他方寸大亂),相較於桃兒的表現,反而有點補強的作用。
嗯,這種詭異的解釋方式很奇怪我知道。
但是整部讀下來,對於桃兒的存在,與其說是覺得很必要,倒不如說讀罷後對她的喜愛程度上升了不少。
更何況既然都接受了一個殺手的職業,是非的區別自然也不可能那麼清楚,所以因為那些理由去對一個角色反感似乎才是件奇怪的事(笑)。
最後,想講對此書整體的感覺。
當然以下提的可能還是相當零散的一些想法,或許反而不怎麼具備「整體感」吧!
其實,儘管上頭我說到這篇殺手故事一點也不老梗,但實際上,還是常常會出現那種「啊!這果然還是在影劇上看過的那種劇情呢!」的場景,可能有少數稍微偏進去了,但大多時候,卜洛克先生的處理方式,反倒給我一種另起新意的感覺。
尤其是結局,那種意外性,雖然在桃兒告訴凱勒的時候我就幾乎想到,但還是對於卜洛克先生這種處理方式(說白一點,就是在耍讀者)感到相當開心。
借用一下唐諾先生於導讀之中問讀者的,「寫小說的卜洛克究竟想幹什麼?」
(雖然提及這句話的時候,唐諾先生應該不是在提這件事。)
但讀到這篇作品的許多章節,包含了讓最初給大家感受是那樣冷靜、情感內斂,還有就像占星師說不太生氣的凱勒,變成這部《黑名單》中的慌張模樣;凱勒再度邂逅別的女人們;原因不明,亂殺同業的殺手的出現;還有就是上面說的結局的安排。這些,都讓我讀的過程中,除了心情跟著劇情而起伏,甚至凱勒緊張的時候也跟著他一起,就算是我入戲太深,但我也是很想問,卜洛克先生究竟希望如同我這個感受力不深的單純書迷怎麼樣?
嗯,這個問題我還在想。
雖然唐諾先生給了很多解答,但有更多部分我覺得可以好好想下去的。
還有,這雖然是一本厚書,過程中還是如常的描述凱勒的任務,這些都讓主線顯得既冗長又緩慢,但整體的感覺卻又是意外的緊湊而且不冷場(不知道,是不是經常冷不防冒出的黑色幽默以及雙關的加分之故),所以雖然這麼厚,我卻以難得的快速看完,這也是讓我驚詫不已之處(自然,也可能太久沒有接觸卜洛克先生的作品,有些情不自禁吧!(笑))。
而無論如何,這還真的是一本讀了不覺浪費的作品。
雖然期待所謂快速解決案件的短篇的人也許會失望,甚至喜歡推理或鬥智的人也可能會搖頭,但假如你只不過想要享受一部具備許多人性探討,卻又不想去習慣與馬修大叔散步,真的推薦你不妨讀讀殺手系列。
(當然還是先讀《殺手》比較好,否則會被這部作品捏到《殺手》一些案子的結局,除非你一點也不介意這種事。)
對了,如果你早就是卜洛克先生的書迷,那就更應該看這系列的作品啦!
(而且據說第三部《Hit Parade》也快出版了,現在看應該正好呢!(→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