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8日

《湖邊凶殺案》

        讀過東野先生幾本書了,截至目前為止,我還不太能夠說自己了解東野先生。
        雖然每個作家都會想在新的一本作品裡頭進行挑戰,或是賦予新的作品一些使命,但像東野先生這樣,完全無法預料他打算在下一本作品中做什麼的,還真是少數中的少數。
        我唯一知道的,大概就是,每一本都夠精采,也夠好看,值得期待。

        這本書是去年跟大學同學小光要來的生日禮物,也是我書櫃裡第一本東野先生的書吧,因而別具意義(笑),雖然覺得不趕快看很不好意思,但又不知道為什麼一拖再拖。
        而距離上次讀東野先生的書又過了好久,我還是不清楚為什麼。
        但也跟久有關係,好久不見所以會變得很期待(儘管我似乎常把「好久不見」掛在嘴邊)。

        從書名上看來,其實感覺不大,還以為是什麼寧靜的湖邊別墅,一群人渡假結果發生命案之類的傳統本格推理作品。
        一直到那天把書拿下來,仔細看著封面才搞清楚,這還真是個可怕的誤會啊!(苦笑)
        只不過,這個誤會還有後續發展,或者說我仍舊延續了一半的誤會,然後繼續看了下去,詳情也就留待後面的心得說明吧!

        那麼,一切從頭開始。
        這本是由商周出版代理的(但現在已挪至獨步文化改版,若有興趣,買的時候可別找錯地方。),東野圭吾先生的《湖邊凶殺案》。

        劇情我只想也只能講個頭,因為講多了便會失去趣味性。
        四個家庭,為了孩子要考私立初中,希望可以給孩子一個好的讀書環境以及提升效率,於是到湖邊的別墅進行集訓。
        成員一共是四對夫妻、四個孩子以及一個補習班老師。
        命案從一開始就知道兇手是其中一名太太(算是女主角)了,死者則是老公(男主角)的情婦,為了保護那位太太,大家於是合力湮滅證據,然後......。

        接著就是心得了。

        儘管看到書的厚度,我也不認為屍體會太晚出現,但出現的速度還是快得叫我措手不及。
        因為太容易被騙,所以我也一直以為劇情就是大家合力處理屍體,然後隨著時間過去,屍體被發現,或是因為死者的「失蹤」而讓警方展開調查。
        接著,因為早已埋藏的許多問題,或是原本一直互相隱藏很好的憎惡(假裝不存在的過節那類),由於犯罪事件的發生,彼此共有的共犯意識造就的,以及各種外界加諸的壓力,漸漸浮出檯面。
        也就是說,原先我以為接續該看到的,應該是非常社會派的,描寫心理層面、人性的醜陋以及衝突的一部作品。
        但我又再次被東野先生給騙了,還騙得超慘。

        首先,這絕對不是一部「一開始明白一切」的作品,那個「明白」不過是種假象,比起敘述性詭計更加讓人驚訝,看到充滿意外性的結局,吃驚已不足以形容。
        我沒辦法很清楚描寫當時的感受,一方面是怕洩露劇情,減少各位在閱讀時的樂趣以及精彩度,一方面也是,那種感覺其實是很難形容的。
        但我必需澄清一點,這部作品儘管看到很多荒唐、可笑、醜惡的人性,但就結果以及整體而言,還是溫暖的,有點像是寒冬中一片黑漆的夜裡,在薄霧中行走時,遠遠的一家店亮著的燈火,雖然遙遠,卻還是在心底燃起了一絲希望,幾分溫度。

        另外,雖不能討論劇情,但我仍想討論劇情中描寫的,關於升學考試的事。
        過去我並不是一個在校成績很優秀的孩子,除了自己愛玩,雜務太多之外,偏偏又毫無專長、特色,除了讀書就一無是處,因此升學的路上,總是跟考試脫不了關係。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那時不傻傻的接受大家的灌迷湯,相信上了好學校、努力上了大學就會前途無量,或是我早點找到一些不切實際一點的夢想,然後朝另外一個目標跌跌撞撞的衝去,結果會不會比較好。
        想歸想,這些事情當然只是偶爾閃過腦中的可笑想法,因為我是比誰都清楚,自己有多感謝大家灌輸我的觀念,以及自己起碼很有自知之明這些事。

        基於上述的這些理由,關於書中,父母們對於孩子們升學事情的討論,激發我不少感受。
        當然,我從來就不是個懂事的孩子,過去更是一直和「早熟」這個詞彙沾不上邊,卻也很能夠明白父母親希望我能走上一條平順的道路,以及通往一個美好無憂的未來。
        書中的那些孩子當然都是知道的,為了父母希望他們好而非常努力,看見他們明明可以一同玩樂的時候,卻分開得老遠,就能夠理解他們心底有多麼不情願被聚在一起,實在讓人看了由衷難過起來。
        而這些父母,為了要孩子好,費盡各種心思,做出各種誇張的犧牲,就是為了讓孩子進入明星學校,在外人眼裡分外可笑,並且也造成孩子的壓力(雖然這樣講真的有些過分,但過多的愛以及期待,的確往往對孩子而言是種龐大的壓力),自然也就間接促成了一些不良的影響,說到底還是這一切以學歷、明星學校為優勢的社會風氣造成的。
        這種現象在台灣也很常見,因此讓我感觸特別深刻。
        (風氣這種東西,卻是極難撼動的,不是你說覺得奇怪,大家就會跟你一道覺得奇怪,如果真的大膽說了,反而會被視為異類或癲狂,受到攻擊罷了!)

        當然,除了這件事之外,東野先生在這部作品中以家庭為主,也批判了不少事情。
        關於夫妻間感情的描寫,有的很深入,有的則是以很淡漠的簡單幾筆描繪,卻是不管哪個部份都是很鮮明的,深入的不會覺得太過,淺顯得也不顯太單薄,一切看起來都很協調的成為這部作品的一部分,完全不會背離主軸,極為順暢。

        至於結局,正如同我前面約略提過的,實在是意料之外的驚訝。
        原先以為應該會是個痛苦、黑暗的結局,卻在最後流下感動的淚水,對於其間的親情實在讓人很感動(對不起,這個人完全受不了親情劇)。
        也許,這是種殘酷的溫暖,在讀到最後男主角說的話時,我不禁這樣覺得。
        那種「因為我相信你,所以我體會到你的愛意,可以理解你這麼做的理由」,東野先生用一種很簡單的方式描寫、運作,其衝擊以及感動卻是很讓人驚訝的巨大。

        然後,雖然無法講太多,但還是要談一下推理部份。
        如上所述,我一開始就被騙了,一直沒料到也會有這麼複雜的推理,還一直在期待很社會派的部份(當推理性不強的時候,會轉而求此也無可厚非,畢竟我原本就是個近乎通吃的推理迷(笑))。
        嗯,當然中間男主角開始當起偵探調查的時候我也醒了,就手忙腳亂的開始亂推理,當然最後還是沒搞清楚狀況。
        我只能說真的很精采,大家要小心喔!(爆)

        最後,還是一定要來的推薦一下。
        如果你尚未感受過東野先生的魅力,卻尚在觀望中的,或是對於描寫心理層面、偏寫實的推理作品有興趣,歡迎你去把這本書找來,一同體驗看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