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4日

《龍臥亭殺人事件》

        花了將近一個月,讀畢這本《龍臥亭殺人事件》,如此推崇島田先生的我卻花了這麼多時間,也許有人會以為,這是本讓人看不下去的書。
        呃,這麼說吧!這本書的很多地方,確實跟過去差別很大,除了篇幅,竟然是之前那本《眩暈》的兩倍,原來擔任偵探的御手洗又不知所蹤,留下可憐的石岡一個人兀自苦惱,此外對於警方能力的冷潮熱諷更是變本加厲,這些點其實我都在網路上看過不少批評,甚至看過很多「看過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島田莊司相當失望」諸如此類的言語難以計數,當時,沒閱讀過的我只能苦笑,然後想著快點開始看,以確定自己對於島田先生作品的愛是否盲目。
        也許是吧!對於自己喜歡的作家,我一直是一個勁的猛衝(儘管我的猛衝看在大家眼底有點慢),而且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喜歡就是喜歡,我不會浪費力氣(或口水)去跟你爭論,你不喜歡是你的自由,就像我喜歡,我願意砸錢在這些事物上,也是我心甘情願,沒人逼我這麼做(應該說如果你逼我,反而極易招致反效果,因為我的個性就是如此彆扭)。
        所以,以下的心得純然主觀,如果有人看到(哈哈,不會吧!我懷疑這邊能有幾個人在看XD)覺得太自以為是,傷了你的眼睛也請海涵。
        對不起,我就只是個無可救藥的島田迷,就是這麼熱愛島田先生的作品,所以也只能用我的風格來寫這部作品的心得。

        基本前言結束,次要前言與以下內容仍然相關,還請大家耐心看下去,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閱讀這篇心得。
        閱讀這部作品的過程中,其實發生了很多事耽誤了閱讀(呃,好的壞的什麼事都有,雖然偶然發作的怠惰症也是原因之一(毆),詳情請去研究我這段時間的日記,就不一一贅述了),總之,在各件大小事情拉扯下,每天的閱讀時間大幅減少,因而就這麼花了將近一個月才讀完此部作品。
        雖然拜之前養成的定期在此網誌寫段落心得所賜,有許多瞬間的感受,得以提醒此刻記憶已流失大半的我,但還是可能有許多欠缺之處,就某方面而言,也算是我一直遲遲不敢下筆寫這篇心得的原因。
        何況,正如上段所述,我希望這篇心得是很主觀的,很像我這個自以為是的島田迷的,卻絕對不是一篇毫無內容,只是敷衍、我自己寫得興高采烈,卻讓閱讀者呵欠連連,外加莫名其妙。
        當然還是很主觀,當然還是很讓人覺得「這傢伙果然是島田迷」,但卻絕對不是一篇,讓人覺得既無聊又可笑的心得,我希望的是,自己能夠明白的寫出我喜愛這部作品的原因,起碼是可以說服自己的,而不是沒來由的一個勁的狂講「太好看了!」、「太精采了!」。

        大概也是心得這種東西寫成了習慣,外加看多了導讀,會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東西欠缺了太多,首先是有深度的內容,次要的則是關於推理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識。
        很糟的是,我的確都沒有,也許不管過了多久,活到了幾歲,大概還是只能寫出這種不成氣候的膚淺心得,但我也沒辦法,這點也只能跟大家道歉。

        抱歉,已經離題了!
        我要說的是,其實我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寫不出導讀,也不是第一次說過自己就只是寫心得而已,也請大家做過心理準備,然而,不管是怎樣隨便的一篇心得,心裡頭卻還是會有那麼點妄想,期盼能夠拉進來一些觀望中的推理愛好者,哪怕只是一位,都會給我一種說不出的滿足,以及莫名的幸運感受。
        所以也可能是因為這樣,讓我對於自己的心得越來越不滿意,越來越愛吹毛求疵(卻不見起色,進步的似乎只有流暢度以及文筆),這也算是間接造成一直不敢寫這篇心得的原因吧!
        不過每次都是這樣的,一開始就會想著「啊!這篇寫不出來了,還是放棄吧!」卻其實往往在寫的過程中,很多東西就可以從腦海的深處被挖出來,以至於完成之時,自己都會訝異篇幅的長度。
        嗯,我不知道這篇能不能這樣,也不知道既然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看到了自己有史以來讀過最長的一本作品(沒錯,超過了《小城》的六一六頁,而且我懷疑這麼密密麻麻的,也許以頁為分母,平均字數還多過《小城》),能不能夠也寫出有史以來最長的一篇心得(我承認,這很無聊XD),但心裡頭,還是有那麼一點,很可笑的期待,只是這種想法,也許會苦了每次都受到我荼毒的各位,這裡也請見諒。

        那麼前言結束,繼續依照往例進行這篇心得。
        首先這是皇冠出版社代理,島田莊司先生的《龍臥亭殺人事件》,發生在《魔神的遊戲》之前,(應該是)御手洗剛離開日本之後,被丟下來的石岡獨自遇到的案件。

        那麼,是劇情簡介。
        因為擔心養成石岡過度依賴的個性(就某程度而言,我倒覺得這像是島田先生的陰謀(爆)),御手洗留下石岡一人在橫濱馬車道的公寓中,除了偶爾寫信、來電,命令石岡替自己做這作那(雖然石岡過去就老是被御手洗差遣了(汗))之外,沒有太明確的透露行蹤。
        而石岡保有的御手洗訊息,除了寄資料給御手洗的地址之外(這個地址又常常在變),就連御手洗那邊的電話也沒有。
        這段時間,由於大家都知道御手洗不在國內,因此拜訪的人也大幅減少,不然(大概)就是來了發現御手洗的確不在,就沒再打擾下去了。
        不過,這回來訪的,名為二宮佳世的女性,卻有些不同。
        她告訴石岡,根據通靈師說的,她身上帶著前世的業障,發生在她身上以及家人的諸多病症,以及無法解釋的東西,都是前世的惡靈附身的結果,必需前往一個地方,於大樹下挖出手腕,供養起來,方能消除目前的厄運。
        於是,石岡在百般不情願下,只好答應了,而也因為地點太偏僻,兩人就這麼在夜裡,闖進了已經不在營業的旅館,龍臥亭。
        接連發生的奇異的密室殺人,以及佳世真的在大樹下挖出了一隻手腕,於是......。

        最後當然是心得。
        這次劇情簡介較往常稍長,要說是這本書太長也可以,但細看之下,發現我反而不自覺一直強調御手洗不在的事。
        因為御手洗真的都不在,就連我以為最後他應該會回信來問候一下也沒有。
        雖然這樣就不像御手洗了,也知道這是自己純粹的妄想,但就是沒辦法制止這種想法,大概就跟在讀《魔神的遊戲》時,不停想著能不能有石岡的信異曲同工吧!
        果然很無聊呢!

        嗯,這本書算是石岡的探案吧!
        雖然一開始忘了,不過因為馬上就想起來了,所以帶著幾分恐懼。

        這份恐懼,講白一點就是是對於石岡的威化的,畢竟過去石岡給人的感覺(作用?XD),就是對於御手洗運作速度快過常人數百倍的頭腦一頭霧水,然後每次看到御守洗興奮的時候非常無奈,諸如此類,對於謎題完全沒輒,可以說是我對於石岡最基本的印象吧!
        當然也不是說石岡不該偵破這個複雜的案子,只是如果破了,那過程一定要合情合理,就算破案,也應該是很石岡的方式才可以,所以,我的這個擔憂,其實也是帶著期待的。
        期待島田先生,會怎麼經營石岡這個「稍微特別的普通人」的推理過程。

        然後,以下是根據我閱讀間的情緒轉折,所得到的結論。
        首先,閱讀過程中,我一直揣測著島田先生這麼做的用意,也曾經頗為膚淺的以為,是為了讓讀者有認同感。
        而中間因為石岡寄信請求御手洗協助,收到御手洗妙到讓我狂笑的信(之前說不說的,但我想算了,知道這個應該沒差。還有,不是我在說,御手洗,你怎麼連寫個信都要發表演說啊囧),其內容更加深了我的擔心。
        當然結局沒有,到了結局,再接回御手洗的信(以及補強版XD),真的覺得我這個島田迷當之有愧。
        先別提石岡這回真的很慘,而且最後還掛了彩,可以說就像過去很多次一樣都很狼狽。
        而雖然破了案,但到了結局,還是給我一種「啊!這果然是石岡」的感覺。
        就連解說案情的時候,他還是對自己毫無自信,真的非常非常像是石岡會做的事。

        坦白說,我仍然不是很能了解島田先生的真正用意,但從御手洗那封演說信看來,可能有一半是在批評日本人對於自己沒自信,就像石岡,名明就是有破案的能力,卻因為過去太依賴御手洗,埋沒了自己的力量。(雖然御手洗其實真的幫了大忙,而且我覺得搞不好真的是在御手洗的教導之下的成果)
        不知道為什麼,御手洗的那些話,也打進了一直很鴕鳥的我的心底,比過去好幾次都震撼,也蠻讓人驚訝的。

        然後再回到石岡這回的表現。
        首先,除了御手洗那個好心的提示,弱化了「讓石岡瞬間威化」的這個疑慮之外,石岡花了一大堆的時間尋找資料,還經歷了一堆嚇人的事,以及出現了這麼多屍體,最後才找到答案,從這些就明顯的讓人覺得,這個石岡其實還真的是我們所認識的那個石岡,一點也沒有「這只是個與石岡和己同名同姓的人」。
        唯一的差別,大概就是他基於想保護人的心情,促成他勉強振作(雖然有一部份是為了安慰想保護的人的誇口,畢竟就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可以破案),以及肯花費時間去思考,還有變膽子大了點(還記得他之前昏倒了好幾次)。
        嗯,所以,對我而言,這些理由就夠了,這種解釋真的相當合理。
        對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其實石岡只能算是推理出三分之二,還有隱藏的事情他沒推理出來(再講下去就捏到了,原諒我必須用這麼曖昧的語言敘述),但就算是這樣,我還是覺得石岡這回當偵探當的很出色,也很帥。

        把焦點從石岡那裡移開,開始來討論這部作品的背景。
        由於看到既晴先生說會講到劇情那邊,誤以為會有影響所以跳掉了,等到讀畢才回去看,發現自己的想法與其有些近似,開心了一下。
        首先,這部作品發生的背景,是的確發生在日本的事情,這點真的讓我有點吃驚,然後,牽扯到日本發生過的一些殘酷獵奇事件,也全部都不是島田先生杜撰的。
        這讓我想起之前讀的那本,就連照片都很真實的《黑暗坡的食人樹》,只不過,兩部著重點卻是很不同的,《黑暗坡的食人樹》,是從各國的殘酷歷史,帶出各民族都有殘酷的天性,人心都有殘酷的一面。
        而這部反倒是著重於日本國內,專注於人心的黑暗面,比起《黑暗坡的食人樹》,算是比較貼近現實,比較有真實感吧!
        在我的感覺上,這是島田先生一直要傳達的一種個人風格,意圖是要打破我們一向直覺的,本格推理就是杜撰過去發生過的恐怖事件、被陳封的恩怨等等,換句話說,要讓本格推理不僅僅是本格推理,而包含了社會寫實的元素。
        而在看了既晴先生的說明之後,更補全了我那個模糊的感覺。
        給我一種,雖然乍看之下無法融為一體,兩個無法聯想在一起的東西,卻因為島田先生的巧妙經營,而順利並且精采的呈現了。
        非常寫實,以及理所當然避不開的黑暗,然後寄託在一個幻想一樣的,島田風格的世界裡頭,一切都是相當協調且不怪異,這大概就是我讀完這本書後,最簡單的註解吧!

        當然,既晴先生精采的導讀,不僅僅是我所提及的這般粗淺,還有很多關於本篇作品、以及島田先生理論的分析,相當值得一讀(儘管每次都這麼叨絮大家也看煩了),如果不討厭預設立場的話,可以在閱讀前先看,不然在讀過之後,也可以與自己的感受互相參照,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再來,也討論一這部作品的推理部份。
        龍臥亭,乍看之下是個很開放、寬廣的地方,卻因為在偏僻的山、村落中,而且居於龍臥亭中的不論是旅館主人一家人、員工以及客人,都有離不開的理由,理所當然就成了一個極其封閉的場所。
        至於殺人的理由,其動機寄託於好幾十年前的故事,以及殺人的方式,除了模仿殺人之外,還有密室殺人。
        綜上所述,給我的感覺就像在大聲宣告著「我是本格派,我非常非常本格派」那樣奇妙。
        正因為如此,讓我在最初閱讀時,很不能夠理解怎麼可以長到要拆成兩本,並且越居我閱讀作品字數之冠。
        不過到結局我就懂了,除了那些事件原委需要篇幅介紹,石岡的努力探案(這算是某種冷硬派嗎?XD)也的確需要這些字數來經營,假如只有現今篇幅的一半,那才真的是莫名其妙。
        但,儘管我一直講劇情、設定、架構非常本格,但這畢竟還是本新本格派的書,也就是說,關於部份屍體的描述,閱讀時還是需要點膽量。

        至於兇手以及一些謎底,其實兇手我有懷疑過啦,只不過最後還是被各種障眼法騙過了。
        但是密室殺人,最初的那個真的有驚訝到,剩下的幾個感覺就只是「喔!原來是這樣啊!」有點平淡,儘管都沒看出來實在沒什麼立場說這種話(笑)。

        此外,這次還是有手記。
        不過,這回手記裡頭與其說是詭計,倒不如說是要仔細想才能找到的提示吧!反正也是真的很精采,雖然黑暗的讓人很不舒服。
        就某程度而言,手記中反映的當時的社會現象,現在也仍舊看得見,不過是事由換了而已,想想也真夠諷刺的。

        然後還是想講一下御手洗的部份。
        嗯,雖然皇冠這麼讓人感動的請到島田先生來台(原諒我非提一下不可XD),但對於出版順序我還是有點無奈。
        如果閱讀《魔神的遊戲》是在《龍臥亭殺人事件》之後,想必對於御手洗的離開,以及之後他的出現會有更強烈的驚喜吧!
        (為了確定沒錯怪皇冠,我還特別翻了一下書後面的完成日期,證實這並非誤會)
        還有,其實在讀到前面我還很開心看不到御手洗讓人頭痛的長篇演說,沒想到就連一封信他都可以演說,真不知道該說佩服還是無奈(儘管再無奈也比不過收到信的石岡|||)。

        其他人物部份,我最注意的就是石岡去討教的學者。
        這位學者從日本過去發生的事件,開始了一番論述,那個口吻跟御手洗罵日本人的感覺實在像透了,讓我看到那一段又是受不了的狂笑。
        總之,給我一種御手洗如影隨形的錯覺,雖然知道是自己的無聊幻想,甚至覺得很好笑,但那個口氣還真的讓我很難不聯想到呢!

        最後,還是理所當然來宣傳一下。
        儘管對於沒看過御手洗系列的,忽然讓你看這個從頭到尾御手洗都不能算是出來大顯神通的作品稍嫌過分,而且這部作品的篇幅也的確讓人有點消化不良,但假如你是單純喜歡本格派的幻想以及精彩的詭計,卻也對一些人性的黑暗、殘酷等為題材的寫實風格推理作品不感冒的話,就別猶豫了,快點去找這部作品來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