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聽聞林斯諺先生的名字,是在推理作家藍霄先生的網站上,那時的我大概大三。
除了因為藍霄先生的讚美,讓我有些手癢,他與我同年生(大我一屆就是)這點也叫我驚訝的嘴巴張得很大。
儘管有這麼多讓人躍躍欲試的理由,但可能是當時對於台灣推理作品的信心還不太夠,外加一直都是圖書館型(笑)的讀者,因此也就一直沒有去找、去買。
就算一直到了之前母校辦的書展,看見小知堂區有林斯諺先生的作品,還是沒辦法買下手。
時間經過,直至上回,因為被不知道哪邊來的電波打到,總算是下定決心做一個看推薦就買的盲從的人(爆),就這麼一口氣收了三本之前沒有接觸過的作者的作品。
而這三本中,林斯諺先生的作品不知道為什麼,就被擺在第一個順位了。
印象中,我第一次在書店看到台灣作家的作品(第一次看則是在國中,這個故事下次講好了XD),真的興奮的無以復加。
閱讀完畢,因為覺得喜歡,而沒有思考太多的,就推薦給同樣對推理作品有興趣的朋友。
然後,因為在網路晃蕩處日漸增多,之後我接觸到的熱愛推理的前輩們也越來越多,發覺大家在討論台灣推理作家的作品,總是貶多於褒,起初我的感覺是難過,但情緒沉澱之後想想,雖然其中也不乏情緒性詞彙,(正確來說,是發言者的出發點就是偏得,一味推崇歐美,完全一副就是不屑看台灣作家的作品,認為台灣作家的創作,就是會比其他矮一截,甚至連日系推理也被一道罵下去)但也有不少較正面,值得我思考的發言存在。
例如,曾有人問過,「各位購買台灣的推理作品,是基於『同是台灣人』,或是喜歡呢?」
這個問題,讓我愣了好久。
而當看見回覆的人,直截了當的答以「當然是看喜歡才買,我可沒有多餘的錢」,我再度,愣在螢幕前,良久。
說起來,自己接觸的作品數量以及種類雖然不比那些前輩們,但也算有些份量了,所以,一直以為自己的標準尚算公正,並非胡亂迷戀。
然而,那一句話,真的能說是震醒我了。
一直以為,自己還算是能正確分辨作品的好壞,起碼,不會昧著良心說一些沒意義、讓人花冤枉錢以及時間的推薦,原來,不過是自己一廂情願罷了!
說這麼多,可能大家還是很疑惑我到底想表達什麼。
其實連我自己,都覺得有些迷糊。
然而,就像之前在論壇混戰上面聽到有人提到的,就算是日本,也是經歷了這麼多年,而台灣的推理界,的確真的還幼弱的同個孩子,難道就不能夠再多點期待,多點支持嗎?
嗯,當然,我也很窮,也跟大家一樣都沒有閒錢去收這麼多,也不是說就這麼緊閉門窗,不接受批評,只是好的批評是求好心切,那種讓人不知道該怎麼想的批評,我真得期待可以少看到點。
另一點,可能也真的是我的接受度一向很廣,所以就算是看到一本有瑕疵的,除非是瑕疵太大,或是裡面太多自己無法接受的劇情,否則我還是會去找這位作者其他的作品,直到真的確定自己無法接受為止。
(不過是真的有一位我到現在還沒辦法再去找別本來看,對不起誰叫他寫我的本業(?)還亂扯一通,相較起來夏樹靜子小姐的《C的悲劇》就讓我非常滿意)
然而,也不是說以上這些,這就是我看過這本書的感想,絕對不是。
扯了這麼長一段,與其說是這本書的心得,倒不如說是閱讀完這本書,並且綜合我對於台灣推理作品的閱讀經驗,以及一些觸動,所衍生出的長篇大論(所以根本就應該放在「推理書蟲餵食紀錄」區的嘛.....囧)。
只是想說,假如有人因為覺得這篇是台灣的推理小說而不想看的話,起碼,也把我前面這一段看下去。
好,接下來就真的要來講心得了。
想走的人現在可以走了!(笑)
還是如同往常,先從劇情簡介開始。
偵探林若平,是某大學哲學系講師兼業餘偵探,在一個豪雨的日子裡,受到委託前往外型奇妙(真的,看到平面圖我傻了好久,中文真可愛(→喂喂!))的豪華別墅「雨夜莊」,調查一個發生在一年前的案子。
然而,就在林若平尚未開始調查,住宿以及因為風雨被困於「雨夜莊」的一行人,卻又接連離奇被殺......。
好,還是先從書前開始說。
書前面的推薦,我覺得對於推理文學以及作者不熟的人都可以看一下,但我最希望大家注意的,則是林斯諺先生的自序。
剩下的我就不多說了,直接跳到心得。
在閱讀的過程中,坦白說我一直覺得壓力很大,這種壓力,有一半是與我閱讀每一篇作品時候的一樣。
閱讀,該是輕鬆的,對我而言推理作品尤是如此,我也的確都很享受這個過程,然而,可能真的是要因為寫心得的關係吧,最近自己越來越沒辦法很單純的去欣賞、品味,常常會變成讀到一半,就開始在想「這邊是不是可以在寫心得的時候說」,雖然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無法抑制的,不自覺的這樣做。
我知道這樣不行,畢竟,在寫一篇好的推薦前,就應該把自己當成讀者,何況我寫的原本就是心得,而不是什麼高級的導讀或是推薦,這樣子自尋煩惱,其實反而只會讓整篇推薦變得貧乏沒重點,根本就沒辦法達到本意。
然而,這些問題,當對作品愛太多的時候(例如卜洛克先生還有昆恩先生們以及有栖川先生XD),其實很容易因為花瓣大放送就把正事拋在腦後,因此往往能導致好的結果,至於少數愛不多的,其實也只是上一個段落在想,下一個段落又本能的自己拉回來了!
所以,雖然一直有難度,但還算是很好克服。
剩下的一個原因,就是之前提的,一方面是不想把自己其實不喜歡的作品塞給別人(或者該說是,自己沒發覺自己的排斥),一方面也是不想讓沒資格當生手的自己,顯得太過愚昧,外加又害怕自己買下了不該買的作品,這幾種情緒交織,成就了一個莫名巨大的壓力。
總之,這份壓力,實際上也沒什麼壞處,就只是讓我閱讀的過程以及寫心得的此刻多了份慎重。
我當然還是說我很喜歡,只是不會因為喜歡就只講優點,我要優缺點都說。
而上述的那份壓力,其實也才看了半本書就瓦解得差不多了(而且看到後來速度明顯加快不少)。
原因除了林斯諺先生敘述的功力很棒(雖然有些部分的敘述,還有(對不起我就是很龜毛)刪節號的使用法(怪怪的),讓人覺得他的功力還需要稍稍加強),以及關於情感的部份,真的需要讀者費點心才可以融入其中,否則就嫌稍過矯情。
當然,我也沒有談過戀愛,也只是個不入流的作家,可能也沒有什麼資格批評這方面,只是,就是因為很喜歡其中對於每個人心底那不為人知的小故事,也喜歡這種動機的鋪陳,所以才會想提出來一下。
另外,看到大房子,暴風雨,熟習的人應該就很容易聯想到一些類似的作品吧!
這點上,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前面的推薦以及作者自序,對於這方面的認知應該可以增加一點。
當然也是有密室,還有很噁心的殺人畫面(不知道為什麼,那個無頭的屍體出現的時候我真的抖了一下),受不了的人大概得斟酌了,因為我覺得林斯諺先生這部分真的寫得很棒(雖然這種讚美好像不太對XD|||)。
關於手法、結局,坦白說我都很滿意,雖然這種結局反應應該會很兩極,在此因為不能捏人,我也就不多提了,只能說我其實不意外,只是一直拒絕相信是這種手法而已。
真正揭曉時,雖然有點驚訝但還是很快就接受了。
而且這種安排法,並沒有讓整篇減分。
另外,我也很喜歡最末林若平講的那些話。
大概也是因為我是個信仰緣分、命運的人吧!
(是說我其實很難相信這個厚度還可以看到一些非推理的東西,實在覺得很開心)
回到敘述部份得心得,就像我之前約略提及的,就是很新本格派,結局也夠意外、夠離奇,完全激起我去收別本了慾望了!
當然,我也說過感覺到作者不足的地方,卻是更加期待。
而我,也希望看到此處的各位,可以分享我的這份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