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3日

《殺手》

        剛看完書就寫心得,這對我而言,想必是第一回吧!
        可能是因為擔心自己會忘,而帶著些迫不及待的成分,──我也曾說過,其實自己不喜歡看完書立刻寫心得,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需要一段時間的咀嚼、消化,然後看看能不能因為時間的催化,產生什麼不可思議的作用──。
        不過,真要給個主因,應該就是時間吧!這本書實在花了我太多天看(原因與當初看《小城》的「捨不得立刻看完」無關,雖然也的確捨不得都只是短篇,純粹就是沒空,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我就不說了(XD)),以致於看的過程中,其實都已經在產生化學變化了!(笑)

        首先我要先說一下,這是本短篇集,卻不同於一般短篇集,每個短篇之間的順序,就是實際發生的順序,要說是一本長篇也未嘗不可。
        而從書名大家便可以得知,就是關於一個殺手的故事,所以原本就離正統(或是受到大眾所認定的)推理路線較遠,而且說真的,這還是我第一次看的殺手故事,不然之前也頂多是看電影或戲劇,這類故事其實發展都還頗固定的,雖然會覺得不錯,但讓我真的稱讚「很棒」的不多。
        所以,在第一次得知有此系列時(大概與《小城》時機相當),的確是猶豫了很久,一直到最近,終於被對於卜洛克先生的瘋狂喜愛而打敗,而且一買就是兩本。
        而買了之後,卜洛克先生果然沒讓我後悔。

        嗯,回歸原始程序,只除了不得不跳過的劇情簡介,不只因為是短篇,也是因為故事自己體驗就好,否則精采度就會下降不少。
        那就開始來談這本書,勞倫斯‧卜洛克先生的著作《殺手》(Hit Man)。

        雖然我的想法很主觀,但還是很希望第一次接觸這系列的人,能夠看看書前導讀,因為這不僅是這本短篇集的,也還是這系列的導讀,除此以外,唐諾先生也將之與史卡德系列、雅賊系列做了些比較,以及(應該是)他推測出的,卜洛克先生著作此系列的目的。
        (喔!不過有一個部分有捏到《每個人都死了》,雖然只是非推理(誰死掉之類的)的部分(但其實這本都幾乎要沒有推理了|||),所以看看大家接受度如何,選擇該不該看,或是乾脆先去書店或圖書館把這本看完(笑))
        有了這些認知,雖然也未必就會看得比較順,但起碼算是個心理準備。

        照唐諾先生在導讀中說的,與馬修還有柏尼混熟的人,非常容易掉進這個「熟悉」的陷阱。
        的確,在殺手系列中,有太多太多乍看之下熟悉的人物與場景了!一樣的聊天打屁,一樣的老是讓人肚子或是喉嚨很痛(汗)的黑色笑話,還有山一樣高的雙關(這本真的相當氾濫,害我瞬間好想買原文(當然只是瞬間XD))。
        只除了,這些人這些事,也許幾頁過去,就是另一番場面,這,也就是陷阱所在,叫人跌的鼻青臉腫的那種──這些熟悉,只會害死人,起碼我看到後面,有好幾次都難過得不得了。

        也正如同我先前在「待啃列表」裡面寫到的,要是說馬修是會讓人一下快樂一下沉重,到了結局雖然解決了但也只能微笑(有時候甚至是苦笑),那種叫人不舒服的餘韻不知為何就是相當持久揮之不去,但再怎麼說也還是有個較為快樂一點的終局,但殺手系列就不是這樣了。
        殺手系列當然也是會有一下沉重一下快樂的感覺,但是每個短篇最後,常會讓人瞬間整個沉重下去,雖然後面的片段卜洛克先生也會照例安排一些叫人比較舒服的閒聊調劑,但就是會有些什麼,黑黑的、深深的,叫人無法自己。
        所以說,對於史卡德系列就已經非常不能接受的人,大概就要考慮一下,看看要怎麼調劑自己了!(還是說,啃完再去找個輕鬆一點的作品來啃,例如說三毛貓還是某對二人組XD)

        再來就是人物的部分啦!

        首先當然是我們的主角凱勒。
        先說對於這個角色的想法。
        還真的讓人覺得很可愛啊!(→只有你會用這個詞好嗎!)而且真的是個大好人(嘆)

        這回卜洛克先生使用的手法是第三人稱(沒錯,絕對不要懷疑,就是第三人稱),並且以凱勒視角來描寫。
        我不知道卜洛克先生這麼做的目的為何,但卻非常確定與《小城》的原因大不相同。
        大概是因為凱勒的身分吧!起碼在我的刻板印象中(笑),殺手都是很謹慎,目光也跟一般人很不一樣的,內心該是封鎖的較緊密,假如用第一人稱,搞不好那種神秘性就會減弱很多。
        無論如何,我很高興這篇作品是以第三人稱方式敘述,這不僅是出於我那喜歡看見卜洛克先生做新的嘗試的私心,也是因為覺得這麼做真的很適合。

        忘了是在什麼時候、在哪邊看過,卜洛克先生提到,假如外出旅行,他最希望能與凱勒結伴,當時我感到很不解(雖然同時也感到好奇),但在看完幾篇之後總算比較能明白原因。
        說得也是,假如能跟凱勒一同旅行(前提是,自己不是他的「工作」啦,當然|||),的確是件很棒的事情呢。

        在最末一篇,凱勒因為先前一些故事,而有了想退休的念頭。
        他的經紀人(就套用一下唐諾先生的詞吧)的秘書桃兒(也是出於閒聊),要他去找找興趣,因為平常他在紐約家中(沒錯,凱勒也是紐約人)做的那些,在她看來只能算是度假。

        最後凱勒還真的認真去找而且也上癮了,卻因為嗜好太貴,而決定繼續下去。
        也就是說,故事並沒有因此而完結,凱勒會繼續殺下去。
        我不知道當下自己的感覺是什麼,不過最末桃兒與凱勒的對話叫我發笑,可是此刻想來(雖然退休的話就沒故事了),又有種莫名的遺憾。
        凱勒還是要注定這麼(被迫的)冷血、享受短站快樂但總會消失、神秘但孤獨的生活下去,只除了桃兒還有郵票,在沒有任何親密的夥伴了。
        我是沒有看過任何殺手故事,但就接觸影劇的經驗,卜洛克先生的創作方向,可以說是徹底顛覆了我的預設,讓我驚訝萬分。
        也罷,誰叫他是我那麼愛的卜洛克先生呢!(笑)

        另外,反正都已經捏到了(毆),也就繼續捏下去吧!
        沒錯,就是郵票。
        雖然在雅賊系列裡面就有客串過,可是卜洛克先生你也太超過了一點,瞬間躍升為主角是怎樣啦!(囧rz)
        儘管看凱勒終於找到好朋友(像是一開始就注定好了似的),也很為他開心(沒辦法,他看起來太孤單了,忍不住就難過了起來),但當下的想法卻是:卜洛克先生你本人該不會也在集郵吧!(囧)
        又是寫得像真的一樣,真的是嚇死我了!
        雖然我被嚇得也真的很快樂就是了!(笑)

        至於桃兒,我還滿喜歡這位大姊的。
        雖然也跟預設的感覺不太一樣,但反正結果是很喜歡就好了。

        還有,我想稍微提一下翻譯。
        我覺得譯者真的很認真,有許多實在叫人摸不著頭緒(好啦!我英文程度爛嘛!)的英文雙關語(這本真的很多orz),都非常細心解釋,讓讀者在閱讀上沒有任何障礙,而且也能夠享受卜洛克先生的驚人文采帶給我們的趣味。
        但我還是要說,譯者給我的感覺,似乎是很不習慣翻譯冷硬派的作品,不僅感覺翻譯腔很重(一直冒出「決定道」真的讓我傻住了),而且整體的傳達也還蠻生硬的。
        記得之前看過她(應該不是他吧@@)的譯作,感覺文筆也還蠻不錯的啊!

        最後,當然就是一定要有的推薦時間啦!(笑)
        雖說很早就體認到卜洛克先生作品的多樣化,但這系列帶給我的衝擊以及喜悅還是沒有比以往的少。
        但就像之前在推理論壇看到的,有人說覺得殺手系列推理味道不濃(也是有偶來的(勉強算是)推理啦,不過真的很少),可是我卻覺得,反正現在推理小說的範圍這麼廣了,拘泥於這些未免無聊,只要能夠接受、喜歡就好了!
        當然,我不知道大家的接受度如何,假如不是出於對卜洛克先生的愛,自己大概也不會拿起一本,處於推理文學範圍邊緣的書來看,──那樣想必是個很大的遺憾。
        但無論你對於卜洛克先生作品喜愛度如何,假如你同樣喜愛推理,也對於殺手的故事有興趣,也喜歡一點哲理、黑色笑話,那這本書絕對是很棒的選擇,在此,我仍是肯切的推薦給各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