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記錄,距離上回閱讀法月綸太郎的作品,也不過是幾個月的事情,那時讀的書是《一的悲劇》(一の悲劇),一來是喜歡那本作品,二來也對於系列中對於偵探法月綸太郎的設定感到很有趣,於是才又接著借了這本。
(說是借了,卻隔這麼久,但對於太習慣我閱讀習慣的人來講,這其實也是很常見的事吧!
總而言之,我就是一個沒辦法連續讀同一個作者的作品的人,所以隔兩個月,其實還算短了!(苦笑))
總之,我當然沒有意思在這邊講關於《一的悲劇》的心得,應該說請原諒我必須跳過,因為我實在不想讓自己過於模糊的記憶,擾亂各位對於該本作品的印象。
不過,我還是想來說說對於法月父子的感想。
先前,在讀畢《一的悲劇》後,我曾經講過一些感想,如今也就稍微綜合一下,說說接觸了兩本作品以來,算是有些改變了的我的想法吧!
法月先生的作品中,有很類似艾勒里‧昆恩裡面,昆恩父子的形象,只是換成了比較日式的風格,探長變成警視,而且當然,嚴格說來我還是會覺得,法月父子是法月父子,昆恩父子是昆恩父子,他們絕對是不一樣的,這不是說誰比較不好或者怎樣的,應該說我之所以這麼說,是代表了一份相當正面的評價。
由於在《一的悲劇》之中,不管是法月警視也好,擔任法月綸太郎也好,都是在書的後半部才比較有戲份,以致於雖然才一本書就讓我喜歡上了擔任偵探的綸太郎,但對於個性有點頑固的(而且是很日本男人的頑固(笑))法月警視卻有些反感。
一直到了這部作品,算是有給法月警視平反的機會了吧,才讓我對這個頑固的老爸有不同的評價(噢,不過回頭想想,當初我就是因為昆恩探長的玩故喜歡上他的,我也還真是矛盾啊!)。
嗯,關於法月父子的個性以及相處,我覺得這本作品裡頭著墨不少,而且再說下去也就太多與劇情無關的個人體會了,所以,這些就留給真的打算閱讀的個位自行感受吧!
那麼,不曉得算不算前言的亂七八糟敘述結束。
還是同樣來個書訊介紹。
這是由皇冠所代理出版,法月綸太郎的《二的悲劇》(二の悲劇)。
按慣例,還是先來個劇情簡介,同樣以不涉及謎底以及提到過多劇情為主。
在東京的一棟住宅大樓公寓中發生了一起兇案,女性死者臉部遭到燒毀,而死者的女性室友涉有重嫌並逃逸無蹤。
在死者的胃中,意外發現了一把鑰匙,成了此案令人費解的謎團之一。
而就在偵探法月綸太郎開始參與調查此案的同時,女嫌犯的屍體,則在京都被警方發現......。
那麼,接下來就開始心得的部分吧!
一開始聽到這本書有很讓我期待的第二人稱敘述,實在叫我興奮莫名,然而,第三人稱的部分當然還好,但閱讀起第二人稱的部分卻讓我一直感覺到一股難以名狀的煩躁,一直到真相揭曉,我才稍稍可以理解導致我這種煩躁心緒的真正原因。
不過,又在看了作者後記之後,可以說是有另外一種比較不一樣的想法。
同樣,因為與劇情無關,加上我也搞不太清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所以我並不打算對此多作評論,只是,儘管在導讀之中,冬陽先生就提過了法月綸太郎先生作品的風格,我卻也一直是讀完了這本作品,才有深刻的體會。
當然不管如何,我還是很喜歡第二人稱敘述的那些部分,儘管我沒辦法否定在閱讀過程中,它給我帶來的那種煩躁不安,這跟那種太過噁心還是血腥的場面描述不同,甚至大多的畫面都沒有什麼可怕之處──屍體毀容的部分其實很輕描淡寫,所以還真的不太可怕──。
(很抱歉我的說明方式都這麼曖昧不明,但一方面我真的很怕雷到人,一方面我也還真的不是很肯定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確,尤其這些感受又真的和謎底本身甚至劇情本身關聯不大。)
至於謎底嘛,其實嚴格說來,這部沒有太多本格的那種讓人想破頭就是想不出來的詭計,甚至殺人手法那些可以說根本不是重點,比較讓人困擾的反倒是在其他部分。
但儘管沒複雜的詭計,故事的重點,卻也不是單純的只是在找兇手。
應該說調查過程中牽扯出來的一些內情,將案件本身弄得更加複雜,導致過程中一再出現那種,眼見就要破案,但案子卻又在下一頁中被翻盤的情形發生。
就這點來說,倒真的是個蠻古典推理的特色(笑)。
至於我這次的閱讀狀態嘛,也還真的是一再從「怎麼可能,最好是解答就是這樣啦!」的想法,跳向「對嘛,這樣才像話」,接著又因為出現新的線索,再度跟著綸太郎產生疑惑,然後迴圈,這種說起來還蠻戲劇性的狀態,雖然以前不是沒有過,但大概也還真的好一陣子沒有了,所以還蠻懷念的(笑)。
(噢,請原諒我必須再次強調,這些絕對不是貶義的說法,只能說是我的閱讀過程本來就稍微戲劇化了一點,儘管除了偶爾被戳中了笑點,突然爆出的笑聲之外,就外表而言,在閱讀時候的我大概還蠻平靜的吧!)
除了第二人稱的部分之外,這部作品中也運用大量的日記──「大量」這個詞可能太籠統,簡單來講就是有整整一章的日記──至於日記的作用嘛......雖然我想過要好好提一下這個部分,但請原諒我也保留下來吧!如果是推理迷的話,可能會知道大概就是「那個」,但真的不是「那個」,或者該說雖然有點「那個」的方向,但這個詭計又轉了很大一圈,轉到後來我也沒辦法肯定或者否定到底是不是了!
(噢,非推理迷聽到我這麼說一定會一頭霧水吧!但身為被騙了不知道幾百次的我們來說,這種反應真的已經是反射動作了!)
以上絕對不是誤導,但可能我也真的怕害大家缺乏興致而稍微拐了個彎,不過如果一直看到結局的話,你們應該也會知道我真的沒在胡說八道(笑)。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之處。
當然不是只有第二人稱的部分,不過在第二人稱敘述的段落分外明顯,那就是那種浪漫迷離的氣氛。
我不確定用「浪漫」這個詞彙是否正確,而且就像上面提及的,這部作品在第二人稱的部分,讓我在閱讀時有些煩躁,但我卻又很喜歡這種氣氛,這種說法雖然聽來很矛盾,卻也是我當時真正的感受。
(當然,是否喜歡這種安排以及筆法,恐怕就見仁見智,而且嚴格說起來,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或許原本就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接受的形式吧!)
以上,便是關於這本作品的閱讀心得,很抱歉因為太久沒寫心得,我竟然寫得這麼沒有條理,相當感謝即使如此仍願意閱讀到這邊的各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