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

《死了七次的男人》

        沒記錯的話,大約在本書出版時,我就知道有這本書的存在了。
        只是,由於我的閱讀速度太慢,當時的書籍來源主要是以購買為主,這也導致我在選擇上有所限制,其實就連尖端的一些推理書系,我都是到今年才買了兩本。

        然後,過了好一段時間,我有幸重回母校求學,同時也重拾圖書館這個相當豐富的推理閱讀來源,就這麼,仗著反正研究生可以借比較多書跟借比較久,於是開始亂借一些過去也曾經很好奇的作者的作品,明知道自己閱讀速度不夠快,還是不知不覺拿圖書館的書本來將書櫃給填滿,課內書都還沒這麼多(笑)。

        近幾個月,說自己讀書速度慢,其實也還算過得去──應該說,跟過去相較很過得去。
        因為,我的閱讀來源不只圖書館,還包含了自己之前購買仍無暇讀遍的書本,以及與好友交換閱讀的書本三個來源,這也導致我的閱讀狀況是連自己都無法預料的充實,雖然推理類的閱讀還是佔了大半。
        一來也是,研究所的上課時數比我想像中的少,於是有許多時間可以自己利用,就這樣,一個月下來,即便閱讀速度緩慢如我,也能夠硬是擠出時間來看個幾本,這還真是我怎樣都沒想到的附加收穫。

        抱歉把話題扯遠了。

        其實這陣子,儘管閱讀數量增加,倒也不是沒有碰到一本好書,但一來可能別人的心得讀得多了,心底多少有點自嘆不如(畢竟我得推薦心得實在缺乏點內容),外加越寫越慢,也就越不確定自己到底寫出來的東西像不像樣;再則,倒不是說內容不好看,基本上,最近在列出剛讀畢的書籍時,我也會簡列一些心得,裡頭也是有些簡單的推薦文,但可能東西讀多了吧,有時候就會覺得,即使再好看,但總是很難強烈的找到一些點,是我可以大膽的說出來「這本超好看,你們不看會後悔」這種話的,好看當然是好看,但多少缺乏了點寫心得。
        (當然,有些作者的作品,則是無論我再忙都想留點記錄的,這個,相信常關注這個網誌的各位多少也有些感覺吧!(笑))
        還有就是,有個我不得不承認的主因,大多情況,則是因為怠惰導致(毆)。
        總之,這樣說是有些誇張,不過,當然不是說之前的閱讀真的讓我不滿意到完全不想寫心得,可能也只是現在讀完這本書的心情,讓我強烈的想將這篇心得寫出吧!

        記得,當初我其實沒有太仔細去找與這本作品相關的推薦,可能有讀過一、二篇吧,但現在已經沒什麼印象了,所以這邊我也不打算硬是要挖起我那薄弱的記憶。
        不過,單就書名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夠吸引人了(看這書名,應該很難有人不會好奇一下吧!),而且看了書前的推薦序與導讀,更是亟欲翻開閱讀。
        畢竟,這應該算是我少數碰觸過的所謂「科幻推理」吧!

        關於內容簡介與心得,請容我之後再述。
        同樣不能免俗,或者常來的各位(雖然這邊都長蜘蛛絲跟香菇了,實在相當抱歉)也很清楚,同樣還是要來個書籍資訊介紹。
        這是由尖端出版所代理的,西澤保彥的《死了七次的男人》(七回死んだ男)。

        先來個內容簡介,當然還是以不涉及謎底跟太多劇情為主。

        主角大庭久太郎,是個具備有能夠掉入時空黑洞「體質」的高中生。
        每年的一月一日,久太郎的外公都會召集自己的三個女兒、女婿們以及外孫/女們回家過年。就在主角被灌酒宿醉醒來後,卻發現自己又掉入了時空黑洞,並且在第一輪明明活得好好的外公,卻意外在第二輪裡被殺。
        由於這輪迴一共只有九天,所以,久太郎必須在接下來的七天內,找出犯人,避免讓外公被殺......。

        接下來,就是心得。

        很有錢的大家長、關係複雜,表面和樂卻暗鬥著的姊妹們、龐大遺產的繼承糾紛、有些老舊但頗具規模的大宅,其實這幾個都是推理迷們必定可以任意列出,最基本的本格推理命案發生要素,所以,如果只是看到這些,多少讓人會有種「嗯,然後呢?」的感覺──當然,根據作者個人能力不同,加上一些奇特的殺人手法、不在場證明詭計等等,當然也可以出現數篇讓人驚嘆的作品,相信各位的閱讀經驗或許遠多於我,是可以列出幾本叫人驚嘆的這種經典推理作品,但這些並非我此述所以打算討論的重點──。
        然而,雖然都有這些本格要素,這本作品走的卻是全然不同路線。

        首先,對主角來說,命案發生的當天是可以反覆「重設」的,就像玩推理遊戲一樣,前面的關鍵步驟遺漏了,於是就「game over」(讓外公死掉),但還有之後的幾次可以把握,直到確定版的最後一輪來臨。
        因為這個很特別的設定,導致這部作品的定位有了很大的改變。
        過去我們都很清楚,幾乎所有的推理作品(這邊說的幾乎,當然是因為有些推理作品並無任和命案發生),先不管偵探是如何產生,跟命案(死者)的關聯性如何,但是大抵無法逃出「命案發生→偵探解謎」這個循環,然而,正因為主角所具備的特別「體質」,導致他不但可以擔任偵探角色、找出兇手是誰,甚至可以從中改變參與角色們的狀態,避免掉命案的發生。

        原先我所設想的,是主角在不斷重複的過程中,去調查在每個關鍵時間點所發生的事,蒐集資訊並進行推理,以達到目的,但其實多看幾輪之後,就發現我想得太簡單了。
        即使除了主角之外的一切,包含人物,都會按照所謂「時程」進行,但就算是遊戲好了,重新來過的「未來」,本來就應該存在不少無法計量的變數,何況那些人物也不是真正早已設定好反應的NPC,在不同狀態下,對於各種事情自然就會有不同的反應,故也會導致不同的「未來」。
        在此,我並不打算去簡述各輪之間的差異,我只能說,在閱讀中的趣味性以及驚喜,是讓我忍不住想一直看下去的。
        而我也不得不提及結尾的意外性,這又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狀態以及驚喜,是各位絕對能夠期待的。

        至於,想必讓很多推理迷還是會計較的所謂推理部份,我是覺得儘管配合著本書的獨特背景設定,沒辦法用比較一般的狀態揭開命案真相,但確定版本的真相卻是仍然存在著的,只差偵探不能來個關係人全體集合,而且,推理過程也毫不草率,該有的步驟也都很到位,只是配合背景,形式有了相當變化罷了!

        很抱歉前面扯了一大串前言,但我卻已經打算在這邊結束這篇推薦心得,或許讓各位感覺很多重點部份都沒說到吧!
        不過,如果上面的簡單敘述,引發了各位的閱讀欲望,那我會非常開心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