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記得第一次聽見宮部美幸的名字是什麼時候,也許是上了大學之後吧!
而相較記住這位作家大名,最先記住的,反倒是她作品的厚度。
那時,我接觸的日系推理範圍很狹隘,作家也不多,而應該是在找赤川次郎先生的作品時,也就順到看見了隔了幾格櫃子,那厚得讓人不敢領教的《模倣犯》,讓我嚇得不知道該不該借來看。
在那當時,我尚未真的迷上勞倫斯‧卜洛克先生,當然也還沒讀過《小城》(經過《小城》洗禮,接下來的磚塊書(無論厚度)都能啃得相當津津有味。),因此,我的猶豫,可遠遠沒這麼簡單。
另外一點,算是誤解,那就是宮部美幸小姐,被譽為「松本清張的女兒」這件事,而那段時間的我,對於社會派實在有些消化不良,因而也成為阻礙之一。
繞了這麼遠的路,一直到畢業前,借了一本松本清張先生的短篇集回家,雖然尚停留於「雖然精彩但稱不上非常吸引我」階段,但對較傳統的社會派,也算有點釋懷,何況一直很喜歡的作家西村京太郎以及夏樹靜子也都是社會派的作家,而且自己也一直在試圖接觸多面向,並且努力糾正那個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無法完全消弭的偏見,所以趁著獨步文化的特價,就這麼陸續敗下了兩本書,這本《魔術的耳語》以及《無止境的殺人》。
而在閱讀完這本《魔術的耳語》,以及閱讀過傅博先生對於宮部小姐的介紹之後,才驚覺自己真的錯得離譜。
套句自己《回信》裡頭,江致老師唸揚琳的話,「......某派和某派相剋,派別什麼時候,對你而言這麼重要了?」
過於侷限在某個小小角落,裹足不前的話,勢必會錯過很多很棒的作品的,看來,我對推理小說的愛還不夠深呢!(笑)
前言到此為止,接下來就來進入正題,聊聊這本《魔術的耳語》。
首先就稍微提一下劇情。
故事的主角(或者該說是偵探),是一名高中生,因為收養他的姨丈撞死了一名在深夜路口狂奔的女大學生,為了替姨丈洗清罪嫌,而展開調查......。
嗯,劇情簡介到此為止,我的建議是請大家不要先看導讀,因為導讀最主要是在分析宮部小姐對劇情的經營方式,雖然一點都沒捏到人,但精彩度相對減少不少,雖然我是一開始就基於待會會講的理由而在閱讀完才看導讀的。
但對於宮部美幸小姐不熟的人,一定要看一下傅博先生的介紹,雖然那對我而言好像是恐怖的推銷。
嗯,總之,從傅博先生的介紹下,讓我了解宮部美幸小姐作品的多樣性,也就是把她想成是個完全寫社會派作品的作家,這種想法果然太膚淺了些。(當然這本是社會派沒錯啦!)
因此,就在觀念更正的同時(雖然已經是看完整本書之後),也讓我很想再接觸一些宮部小姐的作品。
在說心得前,必需自爆自己的一件糗事,麻煩把正在吃的喝的東西放下(汗)。
那就是,如同上面提及的,這回我跳過了導讀,甚至是傅博先生的介紹也只看了一點點,原因是我想在「完全不了解宮部美幸對別人有何魅力」的情形下,以自己的感覺來評斷,因為她的名氣太高了,而我恐懼外界的那些話語對我的左右。
(雖然依照經驗,目前為止也只有有栖川有栖先生是在「已經知道很有名」的情形下迷上的,所以也可以不用太過在意,但就是有點不安)
雖然,也有那種「大家都說好,可是我卻覺得很糟」的作家,但那種情況我就會持續懷疑自己的判斷力。
總之,在決定了這麼做之後,我也就真的在(難得的)不看介紹以及導讀的情形下看完整本書,被吸引並且深深了愛上這位作家。
不過,基於難得的走新的路這項破例,糗事也就這麼發生了!
那就是,就在看完整本書,往回看簡介以及導讀時,我才驚覺自己完全漏掉了序(正確來說是序章,總之是書的內容而不是宮部小姐的自序那麼簡單),當場我的表情可想而知。
雖然迅速啃完,勉強兜起當時以為的最初,卻還是感到遺憾不已。
好啦!不要笑得這麼過份啦!才剛開始耶!(畫圈圈)
呃,總之,雖然發生了這種插曲,但我還是很高興自己這麼做(我說的是跳過導讀而非跳過序),雖然又是個錢坑,但也沒什麼好失落的,比較讓人擔心的是又多了好多本磚塊書要讀。
那麼接下來就是心得了。
這本書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點,那就是我哭了,而且是為了感動而哭,與過去因為沉重而盈眶的感覺不太一樣。
加上不久前在看日劇「女王的教室」,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於學校(班級)就是社會的縮影的說法實在相當認同,這些雖然在書裡不是重點,而且書裡要表達的也不完全是這麼回事,但也許就是有類同之處,也或許是我真的融入其中了吧!
總之就是在某段地方,眼淚就這麼,莫名其妙掉下來了。(但現在問我是哪段,我也忘得相當乾淨了,也許是那幾段感動的疊加也不一定)
而關於這本書的結局,也是我很喜歡的,有種說不出來的溫暖,雖然大略可以猜測,卻沒有那種「好老套」的感覺。
上回在推理小說中感覺到淡淡的暖意,是在仁木悅子小姐的《沒有亮燈的窗口》(沒記錯的話是林白出版社出版的,是我覺得相當可愛的一本書,雖然可能找不到,但假如有幸在圖書館遇到,大家不妨借來看看吧!),這種講述到溫馨情感的推理故事,雖然以比重而言都不能稱之為軸心,但因為看得很舒服,總是特別可以打動我。
還有關於犯人的手法。
約略是三分之二左右,我大略有猜測到,也在瞬間明白了書名的意義。
相較於其他以這種手法犯案的作品,我真的很喜歡宮部小姐的處理方式,不會覺得太奇怪,也沒有想強調專業(或者是說也沒這麼必要吧!畢竟犯人出現的時間也很短),讓人覺得消化不良的毛病(哪部我就不說了,不過我討厭那部的原因與專業無關,專業這個因為我不懂所以無話可說,此外讓人看得頭暈的其實島田先生的御手洗講座無人能敵,所以我並不會因為這麼無聊的原因亂排斥),還有素材、劇情的經營也是棒的沒話說。
還有,關於宮部小姐設的那個陷阱,就是一直默默注視著少年的那個男人的獨白部份。
這個部分我還是很沒用的跟少年一起被騙了!
而且在兇手告訴少年真相的時候我還一度想著「要怎麼解釋啊!怎麼可能辦到」,而宮部美幸小姐給的解釋確是合理的讓我只有張大嘴巴的份。
所以,不只是推理的部分認同了,連劇情也精采的讓我不得不愛上了。
於是,「待敗列表」多了若干本書,但卻心甘情願。
最後,是關於社會派推理的部份。
對社會派認知尚稱貧乏的我來說這些,也許說服力明顯不足,而且我也不是要以一個「社會派支持者」來說這些話,我的立場正是我本來的身分,很抱歉,我就是不怎麼懂社會派推理,所以以下有說錯的地方,還請社會派的支持者們多多包涵。
過往,社會派一直給我一種寫實、精采,但故事性不足,如果作者書寫方法或劇情設計太不吸引人,或者翻得太爛(很遺憾的,在以前的確常見),就很難引起讀者共鳴,我曾經閱讀過社會派作品而去找周公聊天(誰的作品就不說了,反正以上沒有提到),因而更能體會這點。
然而,這本書雖然是社會派,但完全沒有我上面說的毛病,這大概也是,我能在最後一半的部份,連續三個小時半看個不停的原因吧!
嗯,因為是第一本,說推薦很奇怪,但我仍然不想免俗的想告訴大家,我衷心推薦這本,宮部美幸的《魔術的耳語》,給所有未讀過的各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