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14日

《影子的告發》

        這是我第二次閱讀土屋先生的作品,也是第二次閱讀千草檢察官系列。
        雖然不太確定是什麼時候讀上一本《針的誘惑》的,只記得那時林白出版社所出版,字很小所以看起來其實不厚。
        記得林白出版社也有出版這本《影子的告發》,只是一方面是旁騖太多(毆),然後也是不久之後商周就出了,反正就保護眼睛的程度,最後決定等圖書館進(→你以為是艾勒里‧昆恩啊!),等著等著就這麼畢了業。

        最後終於,讓我在誠品的書展看到了兩本六六折的套書,於是這麼買了下來,雖然心底有些憂慮。
        可能是真的過了太久,對於之前閱讀《針的誘惑》的感想很模糊,只記得「蠻好看的」,還有在本格派之中的敘述方式很特別。
        土屋先生採用的,是第三人稱但是以主角以及主要配角心境為主的敘述方式,造成千草檢察官再推裡的時候,讀者完全可以跟他的思路一道行進,而偏偏土屋先生的作品又是很寫實、犯案手法很平時的那種,以致於我一直到了最後一頁,還不太能夠相信手法竟然這麼簡單。
        所以就這麼買下來而且是兩本,實在讓我感到相當冒險。

        但是,也許是由於我近來接觸的作品增加了吧,也或許是上大學之後,看過了太多「不單只是推理情節」的作品,在閱讀本書的時候,我已經不再是像當初,只一味注意著關於推理的部分,以致閱讀過程中,感到有些無聊。
        也因此,在讀本書時,雖然寫實之處讓人不舒服,卻也能夠領略尚未體驗過的,屬於土屋先生的作品所能帶給讀者的樂趣。
        「幸好有買」,這是我在閱讀完畢的第一個,相當粗淺而且有些尷尬的感想。

        前言結束,那麼就開始上主菜吧!
        首先先說一下,這是商周出版的,土屋隆夫先生的《影子的告發》。
        (有沒有換到獨步去出版我不清楚,大家在找的時候可以先查一下,因為最近商周出版很多轉移到獨步去了。
        順道一提,獨步出版也是跟臉譜一樣(而且都是城邦呢(鬼火)),是專門出版推理小說的出版社,目前看來應該是專門出版日系推理。)

        案件發生在滿是人潮的百貨公司裡,而且就在擁擠的電梯中下手,死者在死前留下了「那個女人......在......。」這種意義不明的話,然後就死去,兇手在推測下就是在電梯裡的人。
        現場留下了一張名片,死者身上則有一張老舊的照片,這些線索因而成了破案的關鍵。

        嗯,劇情簡介到這邊好了!
        發現我其實可以再少講一點的,只是既然書後面都有寫了,而且一開始就看到了,所以這樣講也不算講太多吧!
        而且真的要講的話,捏人捏最多的是土屋先生自己啊!(大笑)
        (只是,作者公然捏人,好像應該稱之為線索,或是破案提示一類。(XD))

        如同先前說的,土屋先生的作品,儘管是本格派,但使用的並不是很華麗的殺人(說華麗可能有點怪,但反正就是在殺人手法上面屢出奇招,這想必是與古典推理一系熟稔的人都有的共識吧!雖然這也許能稱之為一種偏見(笑),這是包含我自己都無法徹底屏除的),嗯,針筒注射讀物應該沒有人覺得華麗吧!
        但是殺人時用的不在場證明手法卻也有點小複雜(雖然知道真相之後又會覺得再簡單不過),所以也不能因為它很寫實就叫做社會派。
        總之,在我接觸的幾位本格派推理作家之中,算是很獨特的一位呢!
        而且,雖然偏寫實,也許比較偏好本格派的人會感到很不習慣,但我卻必需說,儘管寫實,其間要傳達的訊息,卻是相當吸引人的,雖然喜歡緊湊情節的人可能需要點時間適應,但整體來講,步調還是蠻快的。
        所以,如果你喜歡社會派那當然更好,假如你有那麼點排斥,那也不妨嘗試看看。

        再來就是心得。

        再看了最末的解說才知道,原來這是千草檢察官的處女秀,怪不得書中要對千草檢察官做這麼多介紹。
        但撇開那些介紹,我還蠻喜歡作者帶著讀者跟著檢察官的思路走的,因為,把偵探的思路寫出來,這就算是第一人稱方式的冷硬派也辦不到啊!
        雖然說這樣子常常會有種謎題解出來就不曉得要幹嘛的現象,但這點土屋先生也處理的很好,他往往就是讓一本書在謎底解開之後就結束,而不會在後面再放什麼東西,卻也不會什麼都交代不清,這就是我覺得雖然步調不算太快,卻也不覺得拖戲的原因。

        另外,我也很喜歡每章最前面,那個不知道是幻想或是夢境抑或囈語的小段落,一直到最後才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結果我果然又被騙了!(笑)
        不過這次關於不在場證明我真的有推理出來幾項,雖然這也沒什麼好得意的啦!等到大家看過就明白,因為只要抓到對的線,就會恍然大悟原來謎底真的相當簡單。

        還有,其實就算不談其寫實性,我仍舊覺得這本書很有社會派味道,或者該說是旅情推理味道,因為藉由檢察官查案,冒出來許多關於風景名勝的介紹(雖然不是像旅情推理那麼詳盡),當然我是很喜歡這個部分(就某層面來講,這也許也是我會喜歡旅情推理的主因之一呢!),雖然喜歡步調快速、情節緊湊作品的人可能就會嫌它太過乏味了吧!
        總之,強調這個,只是想把這本書的特點告訴大家,當然不是這整個系列都這樣(誠如上面所提,此系列我只有讀過兩本,經驗不足也無從提供任何訊息)。
        最後,還是那句萬年不變(笑)的老話,假若以上有哪些部分引起你們的興趣,就不要猶豫快去找來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