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說,寫這篇之前,我在要寫與不寫間猶豫了很久。
因為,這實在又是一篇讓人不知道該怎麼寫心得才好的作品,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地方怕會捏到人,一方面也是很多東西真的很難形容。
不過,我還是非常想寫,雖然一樣很新本格派(笑),但還是讓人非常喜歡的一部作品。
先來無聊的講一下書名,因為我真的很困擾所以去查了字典(雖然是為了寫心得才查的,免得自己中文能力太差教壞小孩(→害怕下十九層無間地獄的人|||))。
因為通常是很習慣「暈眩」這個詞彙吧!所以看到不只是書名,連書裡面都眩暈來眩暈去得很不習慣。
在此,留下我在東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國語辭典》所查到的結果:
「眩暈」:一時知覺昏迷的病症,由貧血和神經衰弱所引起。
還有,找「暈」的時候找不到「暈眩」這個詞彙,裡面還是只有看到「眩暈」,真懷疑是不是一直以來的積非成是,總之真的是學到一課了,感激譯者(合掌)。
回歸書的心得。
首先還是要推既晴先生的導讀,雖然跟書的閱讀理解相關不大(也是有啦!但既晴先生似乎比較著重於島田先生的小說史部分,不過相較只講劇情,我的確比較喜歡這部分),但是可以很清楚的明白,島田先生在創作本書之時,究竟賦予了這篇作品多大的寄託。
還有,到底為什麼書會一本比一本厚(笑)。
但是,真的不禁要說,磚塊書真好啊!(→喂喂!!)
咳咳,不小心就失去了客觀了,我可是寫心得寫得很嚴肅的藍璃呢!(→什麼時候嚴肅啦你!)
總之我們繼續(汗)。
如同許多部的開頭,又是一篇手記(真不禁想說,島田先生你怎麼這麼喜歡手記啊!雖然每次玩得都不一樣,結果都讓我很訝異也很開心),手記的主人經歷了一場奇妙(還是應該說恐怖)的體驗,後來手記輾轉到御手洗手上,然後理所當然就是御手洗感興趣,出馬解決,然後......。
好吧!劇情簡介就到這裡,其實書的封底比我寫的還詳細,所以我便不再贅述。
常常覺得,能夠被一篇不捏人的心得或是那些熱愛推理的前輩們的導讀所吸引去讀那本書的,才算是可以感受那本書的魅力吧!
好啦!我就常常這樣啦,所以會不自覺的有這種奇怪的想法,並不是我不希望大家來看我喜歡的作品唷!(汗汗)
然後就是(灑花)心得的部分啦!
石岡還是一樣無奈(爆),而且因為御手洗在寫論文(這算是......為接下來留下伏筆嗎?島田先生,你這真是埋得好深的一支筆啊!),所以石岡只好(接受命令XD)出去蒐集資料,回來的時候御手洗還一副把事情忘光的樣子,害我一直狂笑。
另外就是前面說過的手記。
不曉得是不是正好台灣出版的作品幾乎都是手記開頭為主(我當然是講御手洗系列啦!),抑或是創作本系列時,島田先生特別喜歡挑戰手記(還是說文字)的詭計,藉此創造出每次都有不同感覺的驚喜。
總之,這次的詭計真的很成功,讓人到謎底揭曉的時候大呼過癮。
不過這次我有看出些微端倪唷!只是頭腦懶得動沒有組合起來而已(→那還不是一樣沒有!)。
但是有看出來還是會感動的很想哭啦!(→誇飾法,這是誇飾法XDDDD)
還有,就是前面說的,還是一樣很血腥。
這次不只是殺人的場景,還有分屍的現場,看得讓人有點毛。(→可是這傢伙卻接著吃晚餐)
所以不喜歡這種場景的人,如果想要嘗試,麻煩做好心理準備。
然後,我真的很喜歡島田先生灌進本書的那些東西,從手記主人對於環境污染還有人類的控訴,世界末日的想像,到御手洗和拿手記給他看的那位教授的討論。
前者讓人相當驚訝(我想事實不少);至於後者,我則懷疑是不是就是島田先生對本書的寄託的一種暗喻。
從既晴先生的導讀中,我了解了島田先生的坦白以及努力,而且我也很愛他的那一套理論(雖然作品接觸不多所以有些似懂非懂,當然我知道就算接觸多了也未必能懂)。
幻想過頭了又怎樣,最後的解釋合理,讓人開心(滿意)也就好了嘛!
最後,我一定要說,御手洗你其實只是個外表冷漠的大好人吧!(→喂!)
我真的是看一部就多喜歡他一點啊,真是傷腦筋(爆)。
不過那位刑警讓人覺得真的很可憐,御手洗還老是在背後罵他(XD)。
(想也知道啦!御手洗那種個性怎麼可能看得起警察呢!)
嗯,雖然我講得很少,可能也只是一些非常主觀的想法,也可能不是很有說服大家來看這本書的能力,但最後還是慣例似的,想跟大家好好推薦這本《眩暈》。
也謝謝大家每次都不厭其煩的看我這個寫得很糟的(灑花兼耍笨)心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