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直到大學才開始買推理小說,在這之前,我不是跟圖書館借,就是會在書局看書,不過就像我一直強調的,我讀書的速度真的非常慢,若不是短篇集,根本別想在短短幾個小時內,讀完一篇完整的故事。
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所以,以前──正確來說是國小時候,國中之後就很少有機會去泡書店了──我很喜歡讀那種類似五分鐘推理的書,因為可以很快知道結局,就打發時間方便,對於當時根本只讀推理小說的我而言,也是相當好的選擇。
然而,越是長大,我越排斥讀這種書。
一方面是因為,這類作品幾乎都會道出使用該詭計的作品,對於未曾閱讀過該作品的我而言,有種意外被捏到的可怕感覺。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隨著接觸作家以及作品的增加,除了案件、詭計本身之外,我也越來越喜歡關於解謎以外的什麼。
例如兇手的殺人動機,以及案件後續,不論是比較美好一點的結局,或者是比較無奈辛酸的,往往過了一段時間,甚至連核心詭計都忘得乾淨之後,反倒是那些情緒,能夠一直殘留在腦海中。
只不過,一方面也是,隨著接觸作品越多,有時候也會很害怕接觸到某些,諸如悲傷或者沉重的情緒。
或者該說,其實在這個時候我才慢慢體認,不管是兇手也好、死者也好,這二者都不是一個「道具」,一個詭計中所必要存在的「物體」──當然,也絕非讓偵探耍帥、大展身手過程的必需品──,先不論那些詭計是否太麻煩、太超現實,重點是,一旦放入感情去看待那事件本身,可就太殘酷,也太血腥了。
於是,儘管我還是喜歡閱讀推理作品,還是陶醉在那些詭計本身,以及許多詭計之外的什麼──還有,跟推理無關的雜之事,如果有的話(笑)──但假使能找到幾本沒有屍體,也就是所謂「不帶血」的作品,也會讀得非常開心。
嗯,沒錯,扯了那麼長一串前言,就是為了講到這個重點──這是一本以解謎為主,然而卻從頭至尾沒有一具屍體的作品。
前言結束,依然來個作品資訊介紹。
這是由小知堂文化出版的作品,台灣作家林斯諺的《尼羅河魅影之謎》。
然後照例來個劇情簡介。
某天,林若平收到了一封署名「斯芬克斯」(也就是傳說中的人面獅身獸)的信,信上寫著斯芬克斯對他提出的挑戰,鬥智的地點在埃及,並且已替他付清旅行團的團費。
於是,若平隨著該旅行團踏上前往埃及的旅程。
過程中,先是團員們的物品陸續遭竊,然後演變成團員物品遭到破壞,接下來的犯行,甚至有更加嚴重的趨勢......。
然後是心得分享。
如果一開始的作者自序,這是林斯諺先生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噢,我的閱讀順序本來就沒有對過)。
不過,比起接觸所謂「第一部」的興奮感,更讓我期待的當然是拉到最前面提的那個,「這是一部純解謎的長篇作品」。
(但是,也因為一開始就這樣強調,反而我在寫劇情簡介以及心得時,有點遲疑,但是最後還是決定照著寫出來了!(笑))
其實,每次讀林斯諺先生的推理作品,都有種很特別的感覺,這應該就叫做個人風格吧!
如果換別人以這種風格來呈現一篇推理小說,我可能會覺得不太習慣也不一定,但是經由林斯諺先生的處理方式,我反而會覺得很合理。
(不過,確實也因為這樣,偶爾當我想推薦給朋友的時候,多少會有一點猶豫。)
就故事經營上頭,用這種方式展開的解謎故事,雖然不是沒見過,不過在最後「兇手」揭曉的時候,還算是蠻合理的。
只是,確實不禁也有一種,「既然動機只是這樣,兇手你也玩太大」的想法(笑),不過這麼歡樂的結局真的讓人看得很開心呢!
(再講下去就要爆雷了,所以到這邊打住吧!)
而故事後段,完全都是在船上進行的(不知道這樣子算不算一種變相的暴風雨山莊?XD),除了異國的獨特氛圍之外,也因為是在船上,讓人有許多不同的想像,大概是這樣,閱讀起來也有不同的感受。
還有,我很喜歡將進結局時候的緊張感。
(還是打住,不然大家看的時候一定就會覺得不精采了!)
至於謎團部份。
原本知道這是一本純解謎的作品之後,我就非常期待想知道,到底會出現哪種不見血的精采謎團。
而從一開始出現的小謎團,到後來稍微大一些的謎團,還有也是主線之一的字謎,以及一些小插曲,我覺得都是很精采的部分。
(這大概也是,我一直覺得非寫出這本小說的心得不可的原因之一吧!)
衷心推薦給喜歡解謎推理的各位。
1 則留言:
2010年的第一篇心得,卻其實是去年拖了超久的一篇(跪)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這本書的心得可以拖這麼久(默)
但因為一直很想推薦,所以儘管記憶越來越模糊,還是很想寫完然後放出來,於是最後就變成這種因為記憶模糊不敢寫太多的閹割版本了(汗)。
(話說回來,最近有人在期待這邊的更新嗎?XD)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