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進入重點前,仍是容我來說一些完全不相關的。
嗯,應該是封面的可愛畫風,讓我一直以為,其實這本書是在講幾個孩子(或者少年,反正不會是成年人)的故事。
甚至腦中出現了有點冒險、探險等等的奇怪聯想(請別問我,為什麼會有這種奇怪的想法)。
然後看了第一則短篇。
好,我想錯了,不過還是跟少年有關,所以可以理解。
但是看了第二則前半,變得有一點困惑。
不過,看完第二則短篇,也就幾乎理解了這部作品的主軸。
以上,可以算是一個笨蛋每次都不好好看完封面跟封底的下場(笑)。
雜談結束,請讓我開始進入本文。
首先,還是要寫一下作品資訊。
這是由獨步文化代理出版的,伊坂幸太郎的《孩子們》(チルドラン)。
其實,該如何好好就劇情進行簡介,一直讓我感覺很困擾。
而且,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感覺到些微不同處,但我覺得封底已經把這部作品的重點之一講得很清楚了,所以就請容我一併省略這個部分吧!
這部作品,採用短篇集的形式,但為了不想減少各位屆時閱讀的興趣,也請容我不分篇,而是直接就整體感覺進行心得報告。
以性質而言,這部作品,應該算是所謂「廣義的」推理作品吧!
或者,應該說是比較偏生活化的小推理。
(這邊講的,倒也不是一些生活小謎團,所以我才會用上「偏生活化」,只是,我實在不想說明得太過清楚,所以原諒我用如此曖昧的辭彙說明吧!)
雖然,也出現了很多離奇的場景、離奇的狀況,這點還蠻不生活化的(笑)。
(不過,以主角陣內的個性,遇上種種怪事倒是很不離奇(笑)。)
而儘管接觸此類作品的機會不多,但我也還蠻喜歡這種味道的呈現。
只要不是太平淡的話,我也非常喜歡這種不見屍體,甚至不流血,有趣但又不會看起來太過胡鬧性質的推理故事。
喔,差點就忘了要回過頭去說開頭就提到的,這部作品的主軸之一。
不過,我不想太仔細去解釋「孩子們」這句話。
總之,雖然不是每篇,但是,因為陣內後來成為了家庭裁判所的少年案件調查官,所以故事之中,是有幾篇跟家庭裁判所的少年扯上關係,也透過陣內的同事武藤(也算是後輩)的角度來描寫陣內,以及武藤本身遇上的案件。
換句話說,雖只能說是重點之一,但藉由這種很獨特的方式,本書也處理了關於「少年問題」這個話題。
先不管是不是有其他作品有提過,但這個題材,在推理這個文類來講,應該算是非常稀少且獨特的。
大概也是因為這樣,讓我感到相當有吸引力吧!
伊坂並不是採用戲劇常用的,那種你我都可以想出一兩個的,讓人熟習到已經缺乏興趣的方式陳述。
相反的,不論是陣內那種獨特的作風,或者是武藤初任調查官就遭遇種種特別的事件,儘管多少還有其戲劇性,但就輔導少年這個工作本身,卻是相對平淡而真實的(當然,發生在主角們身上的故事本身,一點都不平淡就是了XD)。
至於故事呈現的方式。
除了第一則短篇是第三人稱,剩下的幾篇故事都是採取第一人稱方式,並且都用各個人物的視角去介紹與主角陣內相關的點滴(第一則短篇,實際上也偏向陣內身邊的人的視角,只是敘述方面採取第三人稱),然後從各個不同的點切入,讓讀者可以慢慢的拼湊出陣內這個角色的全貌。
單是作為開場的第一則故事,就陣內在歹徒的壓迫下,卻可以唱歌、抱怨等等,以及跟之後成為朋友的盲人少年永瀨的種種對話,其實就差不多可以看出陣內的特別之處了。
因此,接下來看到陣內真的成為調查官之後,其實並不會讓人對於他能如此成功(雖然作風非常獨特XD)有絲毫懷疑。
(這邊我同樣不想講得太過清楚,尤其是跟永瀨的對話那真的是太妙了,總之,就請大家自行體會吧!)
還有,本書之中,並不只是陣內,而是每個角色的個性都很鮮明(只是陣內的無視常識以及亂來程度,真的讓他太特出了XD)。
就連導盲犬貝絲都讓人覺得好可愛(笑)。
當然,既然都說是推理故事了,我也覺得免不了要提一下推理的部分。
或許整本看下來,很多時候都會讓人懷疑,「這是本推理作品嗎?」
不過,各式各樣的謎團,確實是存在的,且經常用意想不到的方式冒出來(這也是我一直覺得本部作品很生活化的感覺,雖然那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遭遇到的,有點太離奇的「生活」),卻很有效果。
我不會說這是一本非常吸引人的「推理作品」,因為,我知道大家對於推理的定義不同,就像你去逛街想買書,卻因為常光顧的書店公休,於是買了CD,雖然一樣都是喜歡的東西,卻有種難以名狀的失落感(抱歉,最近我的比喻越來越爛了)。
但是,我同時也必須說,對於在推理閱讀上相當雜食的我而言,這毫無疑問是推理小說,可能不是所謂「本格的」推理,但在許多層面上卻都是成立的。
而且,以「小說」而言,這部作品也確實相當吸引人。
感激各位願意費心閱讀這則亂七八糟的心得至此。
當然最後,還是不能免俗的想說幾句。
如果,能讓各位因為這則心得,而引發閱讀本書的興趣,那就真的太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